画册终于送到了——《空の记忆 新海诚美术作品集》
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在我心中几乎是神作了,起码有看了十遍吧,前不久又下载了1080P的高清视频收藏,那些跳跃的光线,流动的色彩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层次,还有画面中营造出的淡淡的时光与记忆的味道,让我着迷不已。在豆瓣上发现了这本画册,就到处去找,本来想求人从日本寄来,去淘宝上看了下比日本也就贵了50元,差不多邮费的样子,就在淘宝买了来,几乎有半个月了,今天终于送到
里边几乎所有《秒速5厘米》中的经典场景和画面都有收录,唯一可惜的是内页都是哑粉纸印刷,图片不够明艳,平时看惯了色彩丰富的显示器,再看到印刷品的时候会感觉有落差,无奈
后边还有介绍新海诚制作动画的流程,很详细地图示了以一张普通的照片做为基础,绘画出极高品质的动画的过程,以及如何结合3D模型精确的透视关系模拟空间感和一些后期合成方面的内容。
我本来以为原画起码要用到Painter,原来他就只是用Photoshop画的,After Effects合成,LightWave做3D造型辅助,这几个软件我都会用一点,可看人做出来那东西,跟我简直就人鬼殊途
于是我肾上腺分泌开始加速了,我要买WACOM,我也要画,呵呵
想想上次拿起画笔是什么时候?十八九岁吧,替别人考水粉专业课,结果一场考试下来别人画一张我画了三张,这仨兄弟都是满分过的,不过好汉不提当年桶,这么多年没画了,还真挺怀念,一直忙忙碌碌,现在闲下来,实在应该把有些快要失去的东西捡回来,却不知道还捡不捡得回
广为流传的经典画面↓
新海诚对于光线的感觉实在很好,不同层次的光线令他作品的空间感挥洒到了极致,尤其象充满了金属物件的JR车厢这种复杂的场景,光在不同位置的投射、反射、倒影甚至折射的强度都要分配得当,明暗张驰,殊非易事
模拟光照是用3D软件就可以做到的事,但是到了画面里,就不只是模拟光照和阴影那么简单的了
素材分层图示 ↓
很牛的细节,每次电影看到这里我都要暂停一下 ↓
风景 ↓
这就是新海诚本人,长得有点象陈毅逊↓
做美术的美女泉谷かおり,83年,学油画的,搜了一下,只有她参加的几个画展,没太多结果 ↓
做美术和3DCG的小帅哥,85年的,就没兴趣搜了,哈哈 ↓
他用MAC G5,30寸显示器,A3的WACOM(这三样都是我的梦想),软件是PS CS2,AE 6.5,LW8.5 ↓
]]>手机用了快四年,终于寿归极乐,可怜的东西,它生命的最后时刻几乎是被我摧残至死的,
有很长时间都在暗恨它怎么还这么结实还能待机这么久啊,四岁在手机界也算知天命的年纪了,无数次自由落体水淹脚踩,它仍可以坚强地活下来,简直就是蟑螂转世小强附体,生命的奇迹不老的传说,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所以,它死了。
之前已经关注了iPhone很久,视频、图片、广告看了不少,各个版本和破解的进度,使用上的限制,连它的所有功能和操作基本上都掌握了,可是真机拿到手上开始用时,仍是惊为天机,好象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情况都没办法跟真机拿到手上的感觉相比,界面,操作感,所有的细节,人性化智能化,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之众多开发者贡献的大量应用程序新鲜玩法,使一部小小的手机变成了集美貌与智慧一身合天使与魔鬼于一体德艺双馨色艺双绝文武双全名利双收的一代神机
我刚开始玩,现在就安装了大概50几个程序,几张图根本无法道尽神机的种种妙处,随便拍了几张用WIFI上网的照片
别以为屏幕小,字看不清,实际分辩率很高,看得很清楚,而且还可以随意无极放大
]]>
机缘巧合的看到了这部很早之前的纪录片
一个系列中的一部
感动几乎流泪
看完后仍忘不了那双清澈的眼睛
如果没看过,一定要看看
如果看过了,再看一遍吧
真希望,这孩子是我女儿
如果看过了,再看看下边这个
富士电视台三年后的回访纪录片
mms://wmt-od.stream.ne.jp/fujitv/cojp/document/okurimono/ryuugakusei.wmv
]]>在美罗城门口,一个老老外画的,因为是磁砖地面,不平,所以是画在一大一小两张铺在地上的胶合板上的,全部用粉笔画成,画功没话讲,最难的是空间感的表现,换个角度看就完全不是一幅正常的画,画的人又不可能总是站在实际观赏角度去作画,这个创作好难
可惜我不会外语,除了冲那个老外伸大拇指和露出赞美的表情,无法表达更多敬意,老外很和气地跟我THANKYOU,可惜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没有带相机,第二次去的时候,画家已经离开,不然一定要等他休息的时候跟他合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