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 如霧起時 =- - 电光幻影]]> http://www.me40.net/ zh-cn PBlog2 v2.4 --= 如霧起時 =- http://www.me40.net/images/logos.gif http://www.me40.net/ --= 如霧起時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296 <![CDATA[曲终人散]]>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Wed,21 Oct 2009 02:00:38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296

断断续续用了半年的时间,看完了八季的《威尔与葛蕾丝》, 开心地笑了200余集的四个人,没有谢幕,淡淡地结束。
Will和Grace终于分开,而且一分就是20年不见,或许这确实要比两人厮守一生好些,却未免有点残忍。而Jack和Karen却一直生活在一起,默契得象老夫老妻,编剧在最后,竟把他们的人生也用来开了个玩笑。
结局一刻,四个曾经无间的老友,20年后在酒吧重聚。他们过往的颦笑欢颜如在眼前,仿佛一昔之间,就眼看着多年的韶华消逝。
杯中酒尽,字幕升起,演了8年的戏也终于到了尽头,如草木枯荣,人间兴废,总是让人不免叹息一声。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再热闹的戏也终会有曲终人散的一刻。
听Jack和Karen合唱《Unforgettable》时,心头不禁酸楚。心想如果就在此时,在两个活宝柔情似水的眼波和珠璧无瑕的歌声中落幕,是否会更完美?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225 <![CDATA[今信有之]]>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Wed,12 Dec 2007 23:55:31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225
  剧情简单得很:几个教授送别同事,在离开之前,这个跟他们相处了十年的同事偶然谈起了自己的身世,他竟然是个活了14000岁的史前人类,几个人就这样在一个小客厅里争论着试图拆穿这个玩笑,直到这个神秘的人渐渐地把这个大家都以为是玩笑的故事讲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
  就是小小的一个客厅,8个主角,两个跑龙套的搬运工,外加大段对白,就构成了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影
  看这部片子一定要有一个翻译得好的字幕,否则大量的专业用语肯定会让人一头雾水,我喜欢我看的那个版本,译者可谓渊博。
  编剧对节奏的掌握实在是太完美,松松紧紧恰到好处地拿捏着每一段台词,起伏停顿闪转腾挪,一波一波的节奏感实在让观看过程充满兴奋。几个配角的心理变化和人物性格通过不多的对话刻画得入木三分,好多处台词的时间点让我拍腿叫绝,比如老太太的第二句“你不是耶稣”,把快说到死路的话头重新开启,把刚平缓下来的节奏浪头又慢慢掀起,之前同样一句“你不是耶稣”是完全坚定地否定的态度,这一句就变了半信半疑的语气,徐徐地铺陈出老太太的心理变化过程,辅之演员的细腻演绎,实在是完美精妙之极
  类似的桥段不少,虽现在记住不多,但当时确实被那些精彩的起承转合所折服,前阵子重看脂评红楼时新领悟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巧妙竟于此电影中得到了几处印证,万理同宗万妙同源之理,今信有之
        有相似之处的电影,不论是《12》还是《8美图》,都是因错综的情节主线牵动,而这部片强在淡,淡淡的没有大冲突,甚至没有善恶没有对错,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的情节而已,这要难得多。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定会把自己套进去无法自圆,或者大段教科讲述使人昏睡,该说的不该说的,巧妙的回避和适当的靡遗,有时主动有时欲言又止,是部很经典的欺骗术教科书。加上我十分推崇的节奏控制,把如此简单的剧情搞得人抓心挠肝的欲罢不能,我觉得就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非常成功的了
  本身,故事就很妙,一个很妙的角度,一个很妙的表现方式,几个搭配得很妙的人,怎样能够不让这部电影妙起来呢
  另外,此片唯一的缺点就是,海报太丑恶了,俗到我差点与它失之交臂,如果是靠封面卖,肯定赔钱,呵呵
  前几天也看了现在很热的《星尘》,也许一部电影的快进次数最能代表我的好恶了,星尘其实很可爱,但是可有可无的填料多了点,KMPLAY的5秒快进很实用,用了好多次,呵呵,可是本片,一次都没有,一部不忍心让它演完的电影,谁又会去快进呢
  回头看看我都写了些什么,好象是一堆不知所云并很片面的废话,也是心血来潮想到就说,拍摄和剪接上的惊艳之处也没说。那些所谓深层的东西更是一点都没有提,其实对那些玩意我不太关心,如郭德纲所言,不要指望听个相声就受教育了,要是能那样,还要学校干吗。也不要指望看个电影就悟出人生了,那样往后这些年还看不看电影了
  自从有了自已拍部电影的这个不着边际的梦想之后,我关心的就是技术,技术,一切技术,导编摄美乐剪,一切一切,英特纳雄耐尔,快点实现吧
  
  ——————————————————————————————————
  其中有一句台词: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它已经不在了
  我想意思应该是,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那已经不是你记忆中的那个家乡了
  令我这在外的游子,倍感吸嘘
  离家数年,每次回乡,似乎都离那个家乡更远一些
  不知家乡是何方,直把他乡做故乡
  嗯,其实,即使再也回不去了,家乡,也永远在心里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99 <![CDATA[金刚不坏]]>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Fri,13 Jul 2007 02:24:57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99 d9a80e4e8d6718cdd0c86a46[1]

去看变形金刚了,首映日的第二天,下午时段,只为刻意避开人群,却仍无法摆脱。本来最担心影院里的小孩子,他们的尖笑和噫语屡次让我疯掉,可是在这部电影放映过程中他们最终却一直老老实实,乖得可爱,估计是吓坏了吧——我很欣慰。
让我疯掉的,仍是情侣们。
如此火爆的过程也无法堵住他们的嘴,吃完汉堡吃炸鸡,吃完炸鸡学母鸡,学完母鸡接手机.....我已两年没来影院,本以为两年过去了,大家的素质应该有所提高,又基本都是年轻人,又避开了高峰时段,也许可以万幸地享受一个完美的观影过程,可惜,我想错了。
这里不要讲本地人外地人,其中喋喋不休的,本地人外地人全都有,低素质并不分地域,它很公正。
下午三点吃汉堡和炸鸡,要多饿啊?小姑娘瘦得象病鸡崽一样,能吃能喝的,吃饱了就话多得要命,我警告她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她头上金光闪闪的立体感十足的“三八”两个字在那里旋转。
后来我走了,到最后一排没人的地方坐下,虽然还是偶而听到手机响,也起码比身后及左右好多大黄蜂嗡嗡嗡要强得多
我们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只是要尊重一下其它人,闭上嘴,关掉手机,就这么简单,比红灯停绿灯行都容易,做不到?

 

不说生气的事说电影吧,是部很值得看的电影。剧情么,很老套,有些环节甚至有些白痴。其实没必要过分执著于剧情,别要求它太高,有一些小小幽默就已经不错了,就是一部看特效的电影,千万别指望它催人泪下或看完后反思个三年两年的,那不现实,娱乐片的功能就是娱乐,它愉悦了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跟着电影做了一次很酷的体验,觉得很好看,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真得不需要要求太多。
反正我是很专注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太过眼花缭乱了,动画特技炫得要命,很刺激,呵呵。
CG是此片的最大看点,你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是CG哪些是实物,完全是超写实的技法,材质模拟几乎到了一个完美的地步,真实得比真的还真,虽然现在大多数的CG都普遍在使用一些故意做旧的造型材质和细节处理,却没有一个可以旧得如此自然真实毫不做作。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它的动态模糊,这种技术不太容易被观察得出来,也正因为你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所以才知道它运用得多么成功,现在大多数的动画片,角色一动起来就一片糊,连史莱克这样的大片都不例外,动态模糊做得很假。而这部片子在这方面的确十分用心,大多数的动态效果都极真实,与NPC的互动融合得相当完美。还有那些角色细节和武器效果的作用力的模拟,层次丰富真实多变的虚拟光等等,有太多时候,你会感觉那并不是动画而是实拍,可那确实是无法实拍的——这太成功了
动作设计很酷,类似战斗机高速飞过凌空变形成机器人空翻360度落在大坝上这种,太帅了,看得十分过瘾。巷战中亮点不少,比如两个大佬从写字楼中横穿,机器人跨过路人女子时的画面表现等等,繁不备载,这种电影看一次是没办法看得很条理清楚的,画面实在太丰富,丰富到眼睛忙不过来,记忆更是没办法更新,以至于好多地方记不起来,只记得当时张大嘴巴,看得很呆。
还有,整部片子,很少血腥场面,到处都是爆炸,火光,飞起的汽车坦克飞机,就是很少有血,几乎没有人头肢体内脏乱飞,这是我喜欢他的另外一个原因,这类型的电影,做到这一点不是太容易。pcgame0901regou07_1[1]


再来说说问题,首先是人设上的问题,很大的问题,机器人们太复杂了,过多的零件,到处都是细节,反而没了整体感,好象就是一堆零件,胳膊不 象胳膊腿不象腿,这是一大败笔,尤其威震天,好象是几百块小骨头构成的骷髅,即使是骷髅还有个头骨是整体呢,它根本身上没一块完整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形象,这很难让人记得住,包括其它角色都有这个问题,太琐碎,大部分角色又没有用颜色来增强识别,导致角色造型十分混乱,尤其是乱战阶段,好难分清谁是谁,就看见一堆零件翻来滚去,十分令人忧愁。估计如果以前没看过动画片的,看完后除了擎天柱和黄蜂,肯定对其它人都完全没有印象,走对面都认不出来。
造型的比例也没有控制好,时大时小的,过于随意,大的时候高过楼,小的时候就可以塞到车后厢,非常没个性。而似乎所有现场观众都看出来那个眼镜变大的问题了,我周围的人都在大声议论,好象唯恐别人不知道。
擎天柱大佬好软蛋啊,哪有个揸fit人的样子,没几下就被威老大打仆街了, 如果不是之前斩首了一个草包,擎天柱老大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彻底毁了,不过现在也毁得差不多了,因为那几句假道学的对白和那句无比白痴的“EBAY”。
总的来说是部很好的娱乐片,可以给你130分钟惊险刺激开眼界的旅行,如果你非要看剧情看心理冲突看情感交错,还是别看了,风格不适合,因为你会很忙,忙到没空去想那么多。如果你非要思考,去看三峡好人吧,你可以整部电影的时间都用在低头思考上,不看屏幕都没关系,不用担心会错过什么。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8 <![CDATA[在雪中央]]>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Mon,19 Mar 2007 01:39:47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8 du17,200703191359

最近前所未有地忙,发疯一样,疲惫不堪
今日略空,用了一点时间看了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之樱花抄
实在不应该在如此的精神状态下看这部片子的
也许会在恰当的时候重新再看上几次吧
不同于传统的动画片,片中没有神怪,没有机器人,没有动物,甚至没什么故事和悬念
只是淡淡纯纯的感情,绵延若丝地游走在使人无奈的距离中
娓娓读来的信,把两坨互相取暖的心铺陈在飞鸟的羽翼中穿过风雪相会
十分简单的故事,又被那细腻得有些神经质的绘画场景烘得浪漫到飞起
而最后那,轻轻一吻,没来由的让人有被融化的感觉
这么平淡的两个小孩的一段纯纯的早恋的故事,能把它做到启承转合节奏高潮一样不落甚至连思考和回味的时间都给你留出来了,这功力,认真没话讲
完美的叙事,完美的表现,最恰当的时候听到的最恰当的音乐
即使是我这种极挑剔极吹毛求疵的人也无法不被征服,这是绝对的收获,受益不浅
其实最能和情节相彰相益,也是最能直接被人喜爱上这部片子的地方,应该就是绘画了,太惊艳了,不在宫崎峻之下;而在镜头的运用、表现方式的创新和细节的把握上,我觉得已经超越宫崎。美中不足是场景过于优了,而人物的表现就太普通,着墨太少,只是TV水准而已,不理解为什么能画这么完美的场景却搞不定人物
片子的表现风格有点象韩国片,类似于《爱情小说》、《假如爱有天意》甚至《美人》这种,而新海诚一贯于使用的钢琴手法正是很多韩国爱情片的标志性特征,对了《外出》也是这种,不过确实比那些片子更清新,更细腻,心理活动表现得十分出彩。我最佩服的就是这一点,太细了,还是那句话,细腻得有些神经质,不过我喜欢
可能是那大雪、雪中的站台、夜行的火车、又或者仅仅是原野中那排寂寞的高压电塔,重叠了我记忆中的某些影像,而那些若即若离的记忆片段又与影片的情节溶合一起,生出新的本来并不存在的类似于回忆的情节来,那种感觉我发现以我的语文水平没办法用文字形容,似梦非梦,那一刻仿佛影片中的人与我二位一体,而我正经历着那段旅程,甚至能感觉到火车前进的摩擦振动,和那样的冷……
我发现我似乎对雪有特别的敏感,说不上来的感觉,好象就是觉得浪漫吧
我只会这么俗的词汇了

du17,2007031913343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3 <![CDATA[继续刻薄]]>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Sat,10 Feb 2007 13:42:53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3 小时候看圣经记得这个典故
古代某一时刻世界上的人只有一种语言
当人们安居于一片乐土之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吃饱了没什么好玩刺激的,于是人们就开始商量建一座塔,能够通天的塔
要让各地的人们都来塔下凝聚,共襄盛举
而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人们合心合力,热火朝天,那塔以当年的深圳速度蹭蹭的往上盖
后来这个企划被上帝获悉了
上帝寻思,这不行,这塔要盖成了,这帮人以后还不为所欲为了?
他便觉得被冒犯,觉得人们有点得寸进尺了
上帝便开始做法,施展大神通让每一层的施工队都只会一门外语,于是整个施工现场变成联合国大厦了
人们由于缺少专业的翻译人员队伍,无法把工程进行下去
于是就分散了,从此形成了各种语言和国家
而此塔就废弃,以巴别名之,为分散,混乱之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下边的人再有能耐,上边人的想治你,你也干瞪眼
——这是我的解读,嘿嘿

可这电影于此段公案并无关联
只是借此典故以喻题而已
说的是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事
片中没有坏人,谁都没有错,却都跟事情有直接间接的关联,互为反正,还算巧妙
角度的关系,好人在另外人眼里也许不那么可靠,思维方式的关系,一件事就有好多解读
我觉得可以算得上《撞车》的姐妹篇,结构上有相通之处
也是不错的片子,不过不比撞车紧凑,看到中途我屡次快,进说明节奏控制得不太好
而且有些部分的摄影有问题,此片如果在影院里看,我估计我会吐,挺多让人头晕的镜头
不想写影评,没那水平,随便说说感觉,顺便推荐一下

最近发现有些国产电影要看完后让你猜他在说什么,以为这就是深刻
然后一般人还猜不着,猜着的象中了灯谜一样,到处讲觉得自己相当NB
而且要真有什么值得让我猜一下的深刻内容也就算了,闹腾半天就仨瓜俩枣那么点破事儿
装什么闰秀啊
此部片就有个典范作用,这题材够深度了,有让人反思的地方
却不做作,不遮掩,不装紧
任谁都能看懂,让广大老百姓都能跟着一起反思,让反思走进千家万户
电影本就是通俗文化,要深度你深不过道德经,干吗非自己难为自己类犬呢
电影最基本的娱乐功能都做不好,有什么资格去标榜自己是什么狗P艺术电影]]>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2 <![CDATA[装神弄鬼]]>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Thu,01 Feb 2007 03:01:18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2 首先先说在前边,这是部还算可以的片子,但远没有好到人们所说的那种程度
看完后到处去看了些影评,我觉得皇帝的新装的笑话又重演了
说实话此片拖沓无味,故做深沉,拍摄技巧上也乏善可陈
一些实验性的东西彻底失败,足以证明离成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可能题材上远离了大众生活,所以会让人一些人觉得有点所谓的“震憾”之类的感觉
这跟当年黄土地红高梁电影那类电影的走红有类似的地方
一些人告诉你你陌生的或永远无法体会的人和事,利用你对这些东西的无知,来告诉你他的作品是你现在的意识境界所无法领会的
那么这样,你自己也就会对自己说,这一定就是很高深的艺术了
别人骗你,你也许不会上当,自己骗自己,却是最容易了
正是这种自卑心理,才会让人们看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就玩命说这是艺术,以掩盖自己根本狗P不懂的真相
其实这一套早被上一代的导演玩臭了
早年间张艺谋不也一度拿奖拿得手软,并且深刻啊思想啊什么什么的屡屡包揽么
现在怎么样,马脚露出来了吧
事实证明,他顶多就是一个还不错的道具和置景
以前得奖的那些电影,就是错觉,就是装神弄鬼,唬弄洋鬼子的
就是给大多数人看不懂的东西,让他们去思考,并思考不出所以然,然后自己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就成艺术了
其实他自己也不懂自己的东西是什么,装神弄鬼一直是我们的强项,外国人哪有我们心眼多啊

来说这总片子里的对白和表演吧
一个成语:呆若木鸡
几乎每说一句话要想十句话的时间,大段无意义的直接沉默,这就叫艺术电影?
那样没什么深刻含义的浅白台词,我实在想不通有什么值得他们去思考那么久
想表现农民工的语言表达能力上的障碍吗?想表现农民工的颜面神经失调如行尸走肉吗?
这跟陆川的可可西里犯一个毛病,装深沉,故弄玄虚,拿老百姓当傻子

附上我当年评的可可西里


我在豆瓣上,别人说这部片子太牛B了的评论后边,回帖里写了下边这段——

一坨风化了的屎
有人把它拿到博物馆展览,并吹嘘它是达利的作品
于是,几乎每个看到它的人都赞不绝口
并理解出很多诸如主义,风格,思想之类能证明自己有品味并懂得欣赏这一部旷世巨著的理论,并大肆地到处给别人推荐,以证明自己的慧眼独具
有一天,一个拾粪人走过去,笑着说,这就是一坨屎而已
于是所有人都愤怒了
纷纷拿出证据说它不是屎,他是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怎么会是屎
还有人说,你看那优雅的螺旋,一看就是后马帕波解构复古原子主义的手法,其中还能看到融合了吴道子和藤原纪香的精髓,这简直就是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简直就是荀慧生,伦勃朗,约翰施特劳斯灵魂附体,作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拾粪人也怒了,走上前去用脚一踩,屎的硬壳就碎了,露出了里边的鲜嫩颜色和臭气,大家惊呆了
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就是大师,这就是艺术的希望
他多么出色地完成了后狗屎不通主义行为艺术的实践啊
而且,他是从哪里找到曲线这么完美的一坨屎的呐?
好长的一坨啊,他的长屎太让人震惊了
拾粪者吓呆了,终于因无法忍受而默默走开
嘴里嘟哝着:我拉得可以比这还长,不夹断就行了,只要我愿意


又临时创作了个艺术电影剧本,时长200分钟,哈哈——

两个人在吃面
A慢慢地拨弄着碗里的东西说:我不吃香菜。
然后幽怨地看着窗外
B目不围睛地看着A,沉默了十分钟后,说:那么,把香菜给我吧
A把目光从窗外转到B的脸上,盯了五分钟后说:你爱吃香菜吗?
B头低低的看着自己的脚,半个小时后,抬起头看着A说:我曾经吃过
然后,两个人又沉默沉默了1个小时
A说:我喜欢你的香菇
B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碗,半个小时后:那么,香菇给你
镜头缓缓地从两个人之间穿出去,用一个20分钟的长镜头拍附近一里路的店铺门面,最后在另外一家面馆门口淡出,黑屏,结束]]>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0 <![CDATA[金玉其外]]>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Mon,29 Jan 2007 15:10:13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70 场面不小,可怎么看都感觉不象王宫,而只是一个暴发户家,内景全没个宫廷样,要气派没气派要威仪没威仪,一家才五口人,傻子一样坐在房子中间看门口发呆玩儿,不知道在看什么,看拍电影吗?
极其无聊的挤奶,把人肉都挤成那模样了,看着都替她们喘不上气,奶可不是海绵里的水,硬挤不一定挤得出来,正面看着也许能唬唬人,侧面看还是跟男人一样。还不如用画的自然呢,最近不是都流行画乳沟么。人类的智慧,真是伟大。
近乎无耻的铺张,就为了那几个镜头,而且也没起到多震撼的效果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让有点闲钱的广大闲人观众们,掏几十块钱来接济花农,也倒算是于和谐社会有益,前题是剧务们不要盘剥的太厉害,不过貌似这不太可能
一切都太铺张了,而且还不如前几个作品有气势,钱都花在刀背上了——精心的雕琢了几个眼花缭乱的走廊。
导演可能最近夜总会或者DISCO去多了,那些地方一定给了他很多布置走廊的灵感。
无论如何,那都是电影里次要的东西,场景,背景,而已。无论是学美术的还是学戏剧的,都应该知道这类东西就是应该写意为主,达芬奇绝不会把大部分的笔墨用在画蒙那丽纱背后的山水的,如果是那样,也许该妇女的微笑不会如此迷人
所以,如果一部电影要靠这些东西撑起来,那就太凄惨、也显得导演对自己电影中内核的东西太没自信了。
本未倒置的后果就是成功地把观众的吸引力调动到了剧情以外的事情上去,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这样就会少些人关心电影有多么的拖沓和无趣了。
张导已经陷入到这个迷阵里无法自拨,我怀疑可能是他不知道除了这些,自己还能做什么。
这是一种恐惧,而掩盖这种恐惧的方法就是变本加利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我不喜欢刘烨,我一直觉得他长相和声音都很奇怪,但客观地说属他演得不错
我喜欢周杰伦,可他的确不会演,还是好好唱歌吧
发哥一怒的风采,令人倾倒,话都不用说,就令市面上所有的演员都黯淡了,魅力无与伦比
这种片子,会让人无聊到不想说太多,甚至懒得去回忆里边的什么什么
不过比起前作还有些进步,仅剧情而已,也不是进步得十分多,五十步和六十步的差距而已
美术上却在退步了,令人惊艳的地方越来越少

刚才去看了看别人的影评,居然有人说“《黄金甲》专讲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愈是到影片中后部分,我简直喘不过气来。”
此人一定有很严重的哮喘和神经过敏,我认为

最近一直有人说我过于刻薄,我已经习惯了]]>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69 <![CDATA[生命国界]]>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Fri,26 Jan 2007 14:13:46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69 du17,20070126141217

我的硬盘里躺着好多电影,有些都快成文物了
有的是没时间看,有的是没有合适的时间看
很多片子是需要情绪稳定、不被工作的纠缠惹得烦燥不安的闲暇时间看的,看完了总会坐在那里趁字幕的时候思考一些东西
而那些娱乐片,通常都会酒足饭饱的时候,或者很疲倦很厌烦的时候,看看解闷,很快就被看完,或笑一笑,或受受刺激,然后删掉,并忘记
好似陈年老酒和啤酒吧
啤酒会喝得很痛快,很嗨,也会喝很快,然后被迅速变尿
老酒就要慢慢品味,却可回味无穷,一口好酒,有时的确可让人久久念念不忘

失眠夜
看了这部《生命国界》
一部醇如老酒的片子
是05年的电影,我都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下载这样的片子
后来知道了,应该是因为他的海报设计
我向来对种族,宗教这类题材的电影缺少兴趣
一直认为那是根本说不清的矛盾,就如同男人跟女人吵架一样的道理
因思维逻辑系统不同而产生的差异,靠争吵靠辩驳靠反思,没用的,永远都不会有结果
后来我慢慢知道了,其实往往那只是个电影的包装而已,会让作品更有话题性,更受关注,或者更容易获奖吧
同样的情节套在别的地方也一样,这个世界根本就无处不存在矛盾
而在我很喜欢的电影名单上,另外有两部也跟这类题材有关——《卢旺达饭店》和《撞车》
所以现在也开始可以渐渐接受这种电影了

这部片子有点特别,没什么环环相扣的巧妙情节,没有美女俊男,没有紧张刺激或浪漫煽情,就是个平平叙来的成长故事
却能让我看完而没有睡意,甚至还觉得希望它更长些,这很值得赞赏
故事如下
犹太人的一支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是所罗门王与非洲女王之后,人数不多
以色列希望把这一支犹太人接回到以色列去,脱离苦难
但国际社会有一些阻碍,所以这一计划在秘密地执行,命名为摩西计划,
取摩西带犹太人出埃及之典故
这个应该都知道,没看过圣经也看过迪斯尼的动画吧
那么就有了个问题,非洲人连相,靠目测分辨谁是所罗门几十代孙子有难度
所以不少百姓血统的也跟着想混去以色列,毕竟是挺发达的国家,比非洲小康多了
宗教成了犹太子孙们唯一的识别特征
一个母亲不忍心让9岁的儿子在非洲受苦,让他混上了飞往以色列的飞机
故事就是这个非犹太裔的黑人孩子在一个宗教意识如此强烈的国家里的成长经历而展开
歧视、信仰、生存、成长、挣扎、情感、大义,凡是种种
整个片子十分细腻,情感细节做得非常之精到,总能碰到你心里最软最敏感的那一块,很容易共鸣
让人不紧不慢的跟着松松紧紧,不时会心一笑,或者会心点头,
现在的电影太缺这个了,
相反他却并没有很注重类似摄影美术之类的花哨技巧
只是很朴实,很踏实地拍摄,却把工夫全都花在更深层次的东西上
那种芬芳是从里到外的,隽永的,回味无穷的
不象某些的所谓大片,外边看起来是纯金的,里边却是草包
只能远远看看,凑近了扒开喽您得后悔一辈子
夜宴我就没上当,黄金甲我也不上当,谁爱上谁上哈哈
有那百十块钱,我不如自己去吃个夜宴多好

这篇写完一个多星期了,一直没空贴上来
写完这个之后,前几天我又看了《血钻》
莱奥那多主演,后来知道他通过这个片子获得奥奖提名最佳男戏子了
又是一部差不多的电影,也是非洲,黑人,种族
这部片子倒是娱乐性十足,枪战,财富,诡计,人性,亲情,爱情,该有的全有了
也还不错吧,虽然故事浅了点,就是那种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电影
还是看完了,突然觉得自己开始喜欢和非洲有关的东西了
也许什么时候有钱,去非洲走走也不错
乞力马扎罗已经在我的梦想中,存在好久了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52 <![CDATA[真水无香]]>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Sat,11 Nov 2006 02:11:04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52 spring02

<春夏秋冬又一春>
这部片子在硬盘里不知道躺了多久了
今天终于偶然翻到
而在这宁静的夜里,用宁静的心看完了这部宁静的片子
实在相彰相益,回味悠长

画面拍得好唯美,宁静超然,恬淡出世,有十分的禅心
故事相当简单,不急不燥的把一段带着浓浓禅味的人生轮回娓娓道出,常隐机锋,频含偈句,看似清淡实多道理,精彩

故事分为五段,分别是春夏秋冬春

用季节的更替,来寓说人的一生,也寓说一个生命的轮回
春,一座小庙里一老一小二僧平静地生活,小僧贪玩,把鱼蛙蛇分别负上石块,以此为乐
老僧在后面看在眼里,趁小僧睡觉也负了块大石在小僧身上
小僧不堪其负,老僧借此机会教育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夏,小僧青春期了,庙里来了个治病的漂亮小姑娘,小僧完全崩溃、彻底挠墙,终于欲望战胜理智,跟女孩OOXX了,后被老僧发现,送走女孩,并劝诫小僧“欲望催生贪念,贪念惹来杀机”。女孩走后小僧心痒难搔终于不屌老僧劝诫离开寺庙。
秋,小僧成年,杀死劈腿的老婆回到庙里忏悔并欲自了,老僧书《心经》于地,并让小僧以杀妻之刃刻之,小僧终被心经搞定,诚心皈正,随民警下山赴刑。老僧目送小僧离去后,引炉子把自己烧了,一魂不散化做小蛇独守庙宇。
冬,貌似小僧没被死刑,提前放出来了,独自回到小庙,掘冰取老僧尸骨中舍利,以冰雕其像祭之。后终日独自潜心修行。一日有妇携子来到庙里,弃子而走,掉进小僧挖掘的冰窟而死。小僧身负巨石抱佛像到山顶奉之(此处没太看懂)
又一春,弃婴够年龄上学前班了,跟小僧小时一样贱,这次改成往鱼蛙蛇的嘴里塞石头了,四季轮回又是春,人生轮回又是死小孩一名,故事到此结束
看完片子,理解很多
感觉其实小僧缚在鱼身上那石头,就是欲望
人的欲望太强,就象负了一块大石
老僧眼中,小僧其实就象是自己,鱼蛙和蛇,就如是小僧
他说,“如任何一个小动物因此而死,你心里将终生背负此石”
而小僧终因身上负了欲望的大石,犯下大错
老僧知道,是自己的过错才导致小僧的身上负了欲望之石
所以老僧在教导小僧皈正后,选择了自焚这么不理智的行为
而后来小僧回来,破冰找到老僧的骨灰时,那些骨灰中的舍利子,不正是象征着老僧心中背负的石吗
小僧,最后也终于又有一名小小僧来承继轮回
而小僧自己,也即将变成那个已经死去的老僧
看着小小僧成长,教导小小僧“如任何一个小动物因此而死,你心里将终生背负此石”
而其实这句话,说的正是自己
刚才翻了一些影评来看
似乎没有一个说到庙里榻侧的墙
无形的墙,分隔了禅堂与卧房,没有墙,却有一扇完整的门
二僧都从门里出入,视空空如也的墙壁如真实存在
其实就象征一种规矩,人生的规矩不也是看不见的吗?
而小僧偷情之时,由于老僧躺下后挡住了门
小僧就终于从那个看不见的墙壁里钻出来
这就是逾矩——背上了欲望的石块,为此不惜逾矩
由小见大,呼应后来的结局,终于判师,杀妻
逾了更大的矩
此处铺排很妙,极具巧思
其实换个角度,扫兴一点理解
就是因为那间小庙实在太小
安置一个隔板墙壁,摄影机根本摆不开,
也不利于表现小僧和女孩之间一来二去的微妙情感
只是个化劣为妙的技法罢了,不过其巧思实在令人心服
看了些影评,只能说见仁见智,各种理解都有,挺好玩的
甚至有些很好笑,比如有人说老僧自焚的火引来了蛇,小庙最后变成了蛇窝。。。唉
片中小庙看得出下了不少功夫,美工道具水平一流,如不是我这种比较熟知美工的,实在很难看出是新景做旧,这么个小庙应该也花了不少钱,却毫不张扬,不似张艺谋大片那种“可算有钱了”的暴发户式的、炫耀式的繁工重彩,唯恐别人不知道你花钱多。
韩国电影很多这种感觉的,简单的镜头移动,不用什么特别技术,低调平实,却很真实,很能触及人心,引发共鸣。音乐也是如此,全片音乐极少大段,几声单音节的钢琴,就足以烘出一片深远的意境
国产影片在这些方面是极欠缺的,动不动就来超级大广角,所有人都斜着,所有房子都象要往中间倒,音乐一定要大乐队,越史诗越好,你用一种乐器?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其实是国内很多导演的综合素质的原因
往往美术出身的就只能搞好画面,什么说人话啊、音乐啊、剧情啊这些方面他们差得多,就象张艺谋冯小刚这种。因为他们不具备驾驭这些元素的素质,张艺谋尤甚。
其实此片亮点多多,风光虽没旖旎到九寨沟那种程度,但是运用得很妙,一个浮庙点睛之笔,很有意境,毫不逊色
时间不早了,不多写,加几张截图

du17,200611122742

du17,200611122734

]]>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27 <![CDATA[一骑绝尘]]> [email protected](千亿夜晚) Sun,05 Mar 2006 20:07:00 +0800 http://www.me40.net/default.asp?id=127 在又一次公然地在镜头前使用其赖以成名的惯用汉奸伎俩——放大丑化中国农民并无限美化日本渔民以期用两国农民之气质形成之鲜明对比更加达到其放大丑化中国农民的带有强烈卖国主义色彩的险恶目地之后,张艺谋企图靠千里走单骑为自己的浅薄和黔驴技穷平反的痴心妄想完全彻底地顺利流产,身上那件穿了那么多年的皇帝新衣被其近年接二连三的垃圾作品无情地撕得粉碎,素质这个东西,是装不出来的,千万别把人民的眼睛当摆设,带透视都是标准配置了,还想唬人,来生吧。
不过这次有一点倒是一改其平日风格——台词开始使用人话了——如果日本话算人话的话——这样起码不用在看电影的时候身边配置一个桶和两只轮换使用的毛巾了,明显汗量见少,不用再担心国际影响了,不必再为其即将世界性放映让全世界都以为中国电影不说人话而说人话的中国电影你们外国人都看不到而感到惶恐了
这个办法不错,跟补锅一样,哪漏就补哪,中国话看来是驾驭不了了,干脆用日本话,哎,你批评不着我了吧,日本话,你懂么你,有能耐你学日本话去然后再来挑我毛病——增加广大观众的评论成本,真不道德,太阳
同样是表现父子感情的,跟陈KG的《和你在一起》,一比就比出来了吧,差多少,立见高下了吧,一个是日本演艺老油条,一个是中国无辜小糖豆,还没演过戏,演员没得比;一个是大肆地近乎不要脸式地宣传炒做和投资,一个是这里黎明静悄悄,软件硬件没得比吧;什么都比人家强,可是为什么,就跟人陈老爷爷拍出来的东西差那么多呢?这里边的距离,比关公他老人家的一骑绝尘还远得多吧多吧多吧多吧多吧

一个靠丑化自己的国家来取悦外国人为自己挣得资本的人,一个靠炒做和大言不惭哗众取宠的人,一个浅薄和没什么文化程度的人,居然就成了名导了,社会怎么这么乱呢?昂?

冯导和陈导,还是不错的,客观地说
起码说人话

(2006年3月5日新加评语:现在陈导也开始不说人话了,是不是唯恐别人不知道你素质低啊?)]]>